亚洲的未来蕴藏着巨大的潜力。西方观察家和媒体多年来一直在谈论亚洲的崛起,如今,全世界都应该关注亚洲的发展,因为未来比预想中来得更快。
在过去的30年,亚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——亚洲的消费水平正在快速上升,并已成功融入全球贸易、资本、人才和创新流。未来几十年,亚洲经济体不仅会参与这些领域的流动,还会决定这些流动的方向。事实上,从互联网、贸易到奢侈品,亚洲在很多领域早已成为中流砥柱。如今的关键议题已不再是亚洲崛起的速度有多快,而是它将起到怎样的领导作用。
当然,这个如此广袤的一方世界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语言、种族和宗教,很难简单概括。亚洲各国的政府、经济体系和人类发展指标有着各自的特点。一些国家人口呈年轻化,不断增长,而另一些国家则呈老龄化;人均年收入从尼泊尔的 849美元到新加坡的57,714美元不等。这个地区有古代遗迹,也有高速列车;有农耕村庄,也有摩天大楼。
这个多元化地区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关键的经济和社会指标都呈向好趋势(见图1)。2000年,亚洲GDP占全球的比重不到1/3(按购买力平价计算),到2040年有望超过50%。到那时,亚洲预计将占世界总消费的40%。亚洲不仅取得了经济进步,在人类发展方面也实现了跨越式进步:居民寿命延长、识字率提高,互联网快速普及。
亚洲的崛起不仅使数亿人摆脱了极度贫困,还大幅提高了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生活水平。城镇化推动着经济发展,为教育和公共健康服务打开了大门。但贫困和其他发展挑战依然存在。随着人口急剧增长,许多城市难以提供足够的住房、基础设施及其他相关服务。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实现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,才能应对不平等和环境问题带来的压力。
在近期研究中,麦肯锡全球研究院(MGI)对 71个发展中经济体进行了调查,其中 18个经济体的GDP增长态势持续强劲,表现抢眼。在这18个经济体中,长期表现优异者有7个,全部位于亚洲;近期表现优异者有11个,其中5个位于亚洲。最近几十年间,多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已跻身中等收入经济体,甚至发达经济体的行列。这反映出亚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,需求不断增长,生产效率提高,企业充满活力。
这些趋势表明,世界的重心真正发生了转变。学者帕拉格·康纳(Parag Khanna)提出“亚洲世纪”已经到来,他认为该地区的崛起不是周期性的,而是结构性的。亚洲的演变已达到一个新阶段,需要更深入的全球认知;它正在颠覆长期存在于西方,存在于其他新兴经济体,甚至存在于亚洲本身的关于世界经济平衡的假设。
本文从四个方面概述亚洲的角色:贸易流和贸易网络、企业生态系统、科技、亚洲消费者。未来几个月,MGI将针对每个主题提供更详尽的独立研究报告。本文综合了各方视角,可以帮助读者更广泛地了解亚洲的演变方式,初窥它将如何定义未来。
亚洲正在经历贸易转型
MGI近期研究了43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个行业产业价值链,分析世界贸易格局的结构性转变。亚洲处于这些变革的中心,亚洲的企业需要在未来继续应对这些变革。过去10年间,全球产出持续增长,但跨境贸易比重却下降了5.6个百分点。这种下降既非贸易纠纷的体现,也没有暗示经济放缓。相反,它反映出中国、印度和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健康发展。
随着消费能力提升,这些国家和地区制造的商品现在更多在当地销售,而不是向西方出口。从2007年到2017年的10年间,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值几乎增长了两倍,从3.1万亿美元增至8.8万亿美元。同时,中国出口产值比重急剧下降,从15.5%下降至8.3%。印度近年出口产值比重同样在下降(见图2)。这意味着更多的商品在国内被消费。此外,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培育出新的工业能力并开始生产更复杂的产品,它们对外国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。